發表文章

刘二安:刻骨铭心的1981年4月9日

圖片
刘二安:刻骨铭心的 1981 年 4 月 9 日   https://xuwenli2018.blogspot.com/2025/04/198149.html 刘二安 中国民间灯谜艺术家 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河南省民协灯谜学委员会会长 于 2025 年 3 月 17 日周一: ( 1981 年) 4 月 9 日:刻骨铭心 ( 1981 年) 4 月 9 日这一夜,是刻骨铭心的夜 …… 我和孙维邦、王希哲、傅申奇、秦永敏、刘二安、何求、杨靖等全国五十余位民主墙人在 1981 年 4 月 9 日深夜几乎同时被捕 …… —— 徐文立《狱中狱与狱外狱》第三章《被捕》 前不久,身居巴黎的维邦兄在 Messenger 上给我留言: “ 我食道逆反很痛苦,没法也无力活动。 ” 很令人担心,我回复: “ 维邦兄多保重身体。 ” 维邦兄感叹: “ 老了。 ” 也是在前不久,看到徐文立兄在答某人书中的感叹: “ 人老,虽可心不老,毕竟 81 矣。 ” 我留言: “ 我也七十四岁,我们都到耄耋之年了,令人感叹! ” 这些天在翻阅文立兄的《狱中狱与狱外狱》,第二章信彤嫂夫人撰写的《丈夫被抓》、第三章文立兄信彤嫂合著的《被捕》,详述了 1981 年 4 月 9 日那个刻骨铭心之夜的情景。那一夜,傅申奇兄离开文立兄临时住处,从永定门火车站的小门走向车站前的广场,就在刚刚跨出小门的刹那,被四五个彪形大汉按倒打翻在地,蒙住头架到了早已预备好的警车上 …… 而此时, 1981 年 4 月 9 日深夜,差 15 分 12 点,文立兄嫂正忙完为女儿准备的第二天春游的东西刚刚睡下,突然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,文立兄立刻起来,侧耳细听了一下,非常冷静地对信彤嫂说道: “ 是他们来了。 ” 随即,门被猛烈地撞开了,一群警察随着刺眼的灯光冲了进来 …… 文立被他们带走了 …… 读到此处,联想到前几日 “ 我们都老了 ” 的感叹,不由回想往事, 1981 年 4 月 9 日那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掠过脑海 —— 只有几天,就过去 44 年了!想到了在美国的文立、申奇、希哲,想到了在法国的维邦,想到了还在狱中的永敏,想到了失去联系的何求、杨靖,你们都还好吗? 文立兄在《狱中狱与狱外狱》记录了 4 月 9 日,我们也都将那个日子的经历记录下来吧,这是我们共同走过来的路,我们共同书写的历史,即使我们都老了,...

査建國回應查建英在著名《紐約客》上寫的《国家公敌》(2025年3月10日徐文立再整理發表)

圖片
査建國回應查建英 在 著名《紐約客》上 寫的《国家公敌》 (2025年3月10日徐文立再整理發表) https://cdp1998.com/ 查建英《国家公敌》 / https://xuwenli2018.blogspot.com/2025/03/2025310.html https://www.ruanyifeng.com/blog/2007/08/enemy_of_the_state.html 査建國和胡石根 徐文立2008年按: XX: 坐了九年监牢刚刚出狱的查建国的身体极糟,在狱中二次中风的他,在狱中基本没有得到任何治疗,现在说话都不利落,却写出了这样令人感动的、凝聚了高度政治智慧的、铿锵有力的文字,来回应他同父异母妹妹——作家查建英女士那篇著名的2007年发表在《纽约客》的、轰动文坛的优美文章——《国家公敌》。 查建国灯下随笔所体现的中国民主党人、作为“和平民主渐进派”的刚正不阿、浩然之气跃然纸上。 (我的这段介绍和评价,可以翻译,作为引言——徐文立) ******** 2008年8月12日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轉發者: 阮一峰 日期:  2007年8月 9日 以下文章转载自互联网, 原文 刊登于今年4月23日的《纽约客》杂志。不知译者是谁,翻译得非常好,可能是查建英本人吧。 读完英语全文后,我非常惊讶,没想到查建英的英语这么好,真是令人佩服啊。我觉得,从词汇量和对语言的驾驭上来说,她的英语水平可能要好过哈金,虽然后者的英语读起来也非常享受。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我对中译文做了版式处理,每个字的后面加入一个空格,希望不会影响大家阅读。 最后,我要说这是非常优秀的文章,—-从内容到语言—-值得每个中国人精读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 Enemy of the State — The complicated life of an idealist. by Jianying Zha  国家公敌 —-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故事 作者:查建英(査建國同父異母的妹妹) 原载2007年4月23日《The New Yorker》 从左到右依次为查建国、查建英、查建一和他们的母亲。 1 .  Beijing Second Prison is on the outskirts of the city for which it is ...